虽然植入的略微有些生硬,但从推广普及集成灶的角度,我也能接受。
1)集成灶是近吸,吸烟效果好,且对做饭的人保护更到位(油烟不过鼻)。
2)集成灶做烟灶联动更简单,开火就开吸,停火就准备停吸,高效合理。
3)集成灶是开启厨房革命的主力推手,替代一节橱柜,集成灶做到了。
4)集成灶是纯中国本土发明创造,抛开情感因素,也有很多独到之处。
原因很多,比如,安装要重新开孔,价格可能偏高(部分品牌),担心有安全隐患,尺寸不好选,可能有缝隙不完美,消毒柜感觉没啥用……
每条都有道理,都是花自己钱,肯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喜好来定。
但对我来说,价格、安全、颜值啥的我都能接受,真正让我纠结的其实是功能。
消毒柜确实鸡肋,但只有蒸箱的集成灶,也不够完整啊!
本来,我挺想在新家搞个集成灶,但种种原因还是没成行。
虽然我家没装上,但研究留下的笔记和素材不能浪费,整理一下送给大家吧!
之前讲过不少油烟机的问题,但燃气灶好像没怎么讲过。
最新一代的燃气灶能效认定标准,是2015年开始执行的《家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》(GB30720-2014)中规定的。
大气式,就是普通燃气灶,红外线市面一般叫做聚能灶。
虽然红外线更节能效果更好,温度也不弱,但和大部分国人炒菜习惯有点出入,所以市场占有率明显没有大气式(普通燃气灶)更高。
虽然台式是最便宜最低端的,但因为放在台面,空气吸入量更大,所以热效率会高一些。嵌入式和集成灶都因为密封的原因,所以空气吸入会更少,热效率也就变差了。
2015年国标刚出时,能达到1级能效的产品不足10%。
现在几年过去了,能达到1级能效的多了一些,但还有大量二级能效和三级能效产品出现在市场上,个别杂牌甚至3级能效都做不到。
如果买集成灶,推荐大家尽量买能效高一些的,最好能达到嵌入式的一级标准63%。
这不仅是节不节能,省不省气的问题,还直接反映了燃气灶的制造工艺水平。
燃气灶上有一个指标叫「额定热负荷」,一般以「瓦(W)」为单位。
这就是我们见到商家宣传4.2KW火力或5.0KW火力的来源。
尽管「额定热负荷」只代表了火力的测定上限,而不是日常使用的常态……但通常来说,在中国还是会觉得这个火力越大越好。
商用炒炉的火力现在都是40KW了,真正1~2分钟1个菜!
当然以大多数人的厨艺和家庭环境来说,追求猛火也没啥意义。
目前熄火保护应该算是中高端燃气灶的标配了,集成灶也一样,熄火保护是必须的。
但除了熄火保护之外,我想再和大家聊聊集成灶爆炸的问题。
第一代的深井吸集成灶,虽然近吸效果很好,但就是因为安全隐患,已经被淘汰了。
吸烟口距离火苗太近,当腔体内油脂过多时,一单窜入火苗,很容易导致火灾(所以曾被消防部门勒令进行消防改造)。
而且,风口太近,势必会对火力有影响,还容易导致不完全燃烧。
时间久远,现在类似问题已经没有了,所以也不用担心。
相比之下,如果烟机工作异常甚至没有烟机时,使用低档燃气灶的风险更大。
毕竟,一旦燃气泄漏且排气不畅,这种爆炸才真的可怕!
除了上面的起火外,还有一种是真正的「爆」,但其实是「爆裂」,而不是「爆炸」。
为了方便清洁,也是为了追求美观,所以很多燃气灶和集成灶的面板都会使用玻璃材质。
如果玻璃的质量不够好,就难免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爆裂。
只要用了玻璃面板,且不是耐热能力强的钢化玻璃,那出事的概率都会比较大。
不过这不是啥难以解决的问题,只要玻璃面板质量过关就好。
第一代的集成灶之所以搞成深井吸,就是为了把近吸做到极致。
吸烟效果确实好,但实践证明,这样不但会影响火力,还会有安全隐患。
可是,你们想过没有,既然有问题……那最开始是怎么卖出去的呢?
敢给你现场表演这个节目的,一种是侧吸油烟机(但也有些不敢演),另一种就是集成灶(基本都敢演)。
凡是能玩这个节目的,基本都可以让你在做饭时更少地吸入油烟。
中国是肺癌高发国家,相信你一定听说过那些自己不抽烟、老公也不抽烟的妈妈们反而早早得上了肺癌的故事,没准自己身边就有(我身边就有,好多例)。
我不说她们一定是因为油烟的原因才得了肺癌,但我相信油烟一定起了坏的作用。
(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鸡汤公众号……但其实这很科学)
讲解模块化设计之前,咱们先来聊聊集成灶的「尺寸」问题。
但大家也不用为这个事操心,市场之手会自动完成调节的。
吸油烟机这不就被调整完了嘛,目前市场基本只留下了750、850、900这几种尺寸。
750(75厘米)次之,这不是说有人喜欢小尺寸,而是最早一代750的橱柜还没拆,所以市场就不得不迎合。
所谓的集成灶尺寸问题,其实油烟机已经经历过了。除非不做吊柜,否则更换烟机尺寸一样受橱柜制约。
主流集成灶,目前已经归拢到「900」这个尺寸旗下了。
而且,在可见的未来,集成灶受市场所受约束会越来越大,900这个尺寸也不会再变。
所以说,只要您现在按照900来买,以后就不用担心想换的时候没得选。
事实上,但凡想要把某种集成产品批量化制造好,模块化设计都是必经之路。
比如电脑、手机、汽车,都是这方面的表率,越成熟,越是模块化。
最早研发时想不到那么多,都做硬集成,没有模块化,也能忍。但这都发展了10多年了,如果还是一锅粥一样的集成,要么是制造水平太差,要么是根本不打算干长久。
就算不用制造水平来衡量,单纯从使用角度,也更推荐您选择实现了模块化设计的产品。有这么几个好处:
1)每个组件的可靠性更好(少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相互串联)
2)后期维修维护甚至更新换代都有可能实现(类似电脑升级个显卡,当然现在还不保证都能实现)
3)产品有更多集成可能,不再局限于消毒柜(不模块化,可能只能集成消毒柜了)
燃气进气口,油烟排气口,插电接口,三者都需要分离开。
涉及燃气和电力,安全一定是重中之重,这个无需多言。
厨房产生的油烟,其实是裹挟了杂质、油脂、水蒸气等多种物质的温热废气。
经过油栅和叶轮,大部分油脂会被留下,形成第一次油脂分离。
后续随着温度逐渐降低,油脂会不断掉队,残留在烟管和烟道里。
1)温热:虽然不是几百度高温,但越是靠近出口附近,废气温度越高,而持续低温对燃气和电路也是潜在威胁。
2)油脂:虽然大部分油脂被留在机器里,但还有一部分会留在附近烟管和烟道里,电火花对油脂来说也是安全隐患。
插电接口、油烟排气口和燃气进口,三者分离。越远越好。
之所以国家会规定油脂分离度,主要是为了避免油脂大量残留到公共烟道,造成烟道防火隐患(事实上公共烟道着火也是屡见不鲜)。
而很多人以为「油脂分离度高就意味着油烟机好清理」,其实恰恰相反。
最好打理的状态,应该是把油脂尽量都送出去,你家油烟机里一点油没有,那才叫好清理。但油脂分离度的概念,是把油脂留在你家烟机里多少,而不是送出去多少。
比如国家标准要求油脂分离度必须80%,指的是至少80%要留在你家烟机里。
第二道屏障是高速转动的叶轮,它会把油脂从油烟里打出来,均匀喷溅到油烟机内部表面。
有些追求高油脂分离度的油烟机,还会再增加静电吸附之类的装置(第三道屏障),目的就是尽量把油脂留在你家烟机里。
当然,这是好事,毕竟减少了公共烟道发生火灾的几率。
但还是那句话:油脂分离度和是否吸得干净以及是否好清理无关!
理解了油脂分离,你应该也就能明白,叶轮上一定会有油脂残留,但油脂残留一定不会很多。
市面上的油烟机自动清洗技术,无论是加热、水洗还是蒸汽洗,其实也都只是针对叶轮,这种技术替代不了整体拆洗(除了叶轮别的地方洗不到),但也不能说一点用没有(好歹叶轮是洗了的)。
非要说好坏:电加热模式相对简单省事,但效果不如水洗或蒸汽洗直观,各有利弊。
核心还是看叶轮本身素质,而叶轮的表面涂层比自动清洗技术更重要。
1、好的燃气灶(包括集成灶),燃烧热效率应在63%以上(一级能效),火力最好能达到5.0KW(猛火),集成灶虽然不会像普通燃气灶一样爆炸(有烟机通风),但面板必须用防爆耐热钢化玻璃(当然不怕丑不锈钢也行)。
2、集成灶天然集成侧吸,可以保证油烟不过鼻,给家庭主妇和煮夫更多健康保障。强烈建议大家放弃顶吸!!
3、模块化设计是中高端集成灶的标配,也是我们不用再担心未来没有合适尺寸好换的前提,甚至模块式还可能带来DIY单独更新的可能(比如只换燃气灶)。
4、随着集成灶的普及加速,从安装角度引发的产品设计问题越来越突出,气电分离是安全的保障,燃气进气口、油烟排气口、插电接口三者必须两两分离。
5、油脂分离度并不是一个对消费者有直观利益的指标,数值高并不意味着好清理,自动清洗技术也不是万能的,反倒是叶轮上的涂层会更加重要。
集成灶,而且都已经做到模块化了,如果还只是集成消毒柜,我觉得确实有点鸡肋。
2017年开始,很多集成灶推出了集成蒸箱的款式,我觉得不错。
蒸着吃,是对食材养分的最大程度保留,没有高温,没有油烟,更健康。
烤着吃,如果是吃肉类,一般是不需要额外用油的,事实上可以减少油脂摄入。
但比较可惜的是,集成灶的产品我盯了很久,一直都是集成「蒸」箱,几乎没有集成「蒸烤」箱的……
根本原因还是在技术上,因为对蒸烤的技术掌握还不够,所以勉强容纳一个老式蒸箱还凑合,要把蒸烤箱都加进去,集成灶起家的工厂确实还做不到。
现在这波蒸烤箱其实也可以算是中国智慧(和国外款式尺寸、功能、技术都有不同)。
之前给大家讲过,蒸烤箱的容积其实是有「虚标」行为的。
反正又没有人查,你说50L,他就说55L,还有得更狠,直接说60L。
独立蒸烤箱,再虚标,但个头在哪摆着呢,再大也不可能有集成的蒸烤空间大。
要想拥有空间更大的蒸烤箱,不是琢磨怎么多花钱买大的,而是直接买个蒸烤集成灶,一步到位。
单独说是65L~75L大家可能都没感觉……我换个角度来说吧。
其实,蒸烤箱是可以实现消毒功能的,加热消毒嘛,没问题。
但独立的蒸烤箱很少提这个事,原因也很简单,空间小嘛,一共塞不了几个盘子碗,引导大家用它消毒会被骂死。
但集成灶的蒸烤款就可以通过搭配碗篮来实现消毒功能,也就是说,可以实现「蒸烤消」功能!
所谓大品牌的集成灶(就是有个你能认识的代言人的那种),一般起步价都是七八千了,稍微有点功能,一般都要过万。
应该说,品牌溢价其实非常高,但也正因为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,所以才撑起来了持续的广告投入以及线下的经销利差。
别以为贵的就一定买的人少,多年实践证明,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集成灶销量还是靠线下经销驱动的。再说白点,就是当面忽悠……
比如某些品牌的产品,1万多价位,配的还是内置水箱。
▲外置水箱显然空间更大,使用也更人性化
当然也有便宜的,目前网上有些集成灶已经卖到了3000左右的价格。
但这种产品我也不建议选,工艺太老、功能太弱、性能太差,很容易后悔。
包括某些X克斯、X佳这些貌似大品牌的产品,都是贴牌来捞金的,尽量远离。
靠谱点的都已经用上鹦鹉螺单向直排风道了,双向风道已经落后了。
独立的蒸烤箱,容积50~60L的,靠谱点的要3000~5000元。
90厘米的地柜加台面,中档的也要2000左右吧(当然,也可以1000搞定)。
烟机灶具一套下来,中档至少也要2000左右吧(是的,1000也能搞)。
把蒸烤箱集成到了一起,省去了独立做立柜的空间,算是优势。
油烟机不占用吊柜空间,可以让小厨房更多收纳,也算是优势。
如果集成灶距离烟道远,烟管就会穿过相邻橱柜,占用地柜空间,是劣势。
现在有专门为了集成灶开发的「扁管烟道」,可以从橱柜底部预留的10厘米空间穿到烟道里,看起来的确是节约了空间……
但因为烟管空间变小,而且凡是需要这么改造的烟管都会比较长,所以虽然节约了空间,但实际上降低了排烟效率(风压损耗大)。
毕竟烤箱内最高温度可达230度,如果散热不到位,将会成为重大安全隐患。
有些蒸烤箱,工作时正面门板温度会达到60度以上,甚至70度。
解决门板耐热问题是重中之重,最高不要高过55度,这样才能防烫。
▲独立蒸烤箱,是前出风的,显然不适用于集成灶
独立蒸烤箱因为没有排气通道,所以只能靠正面通风来完成散热。但集成蒸烤箱旁边就是烟管,多余的蒸汽和热量不需要正面排出,直接向后排到烟管里就搞定了。而且因为烟管风量比较足,所以散热效率会非常高,完全不用担心散热效率问题。如图所示,蒸烤箱的气可以直接送到风道里,最终被送入烟道。
有了隔热和散热的基础,蒸烤箱和燃气灶才可能同时使用。
1、相比独立蒸烤箱,集成蒸烤箱的容积会大20%~30%,不但蒸烤能放更多东西,甚至可以放个碗篮实现消毒功能。实际已经实现了「蒸烤消」功能。
2、线下集成灶太贵,都是品牌溢价和渠道利差导致的。线上低价的集成灶也全是性价比,有些可能是因为工艺太差的缘故。
3、集成灶有些功能确实不错,但是不是能价值好几万我存疑。不过,集成了蒸烤的集成灶确实比较实用,8000价位我认为合理。
4、蒸烤箱被集成到了集成灶里,不再需要单独做立柜,这是空间利用上的进步。但集成灶也要尽量靠近烟道才行,否则省的空间不够自己烟管浪费的。
5、集成灶带蒸烤箱,隔热是个大问题,正面门板不能高于55度。而散热问题,其实比独立蒸烤箱好解决,通过蒸汽后排技术,看不到蒸汽就处理完了。
上面,我分两个部分,讲了集成灶当下的主流技术和蒸烤款集成灶的一些选购要点。
如果您只是打算了解一下技术,近期不打算买或者打算完全自己去筛选产品,那么看到这里就够了。
但如果您恰巧有这方面的购买意向,且不愿意大海捞针去花时间挑选,那么我可以给你介绍一款。
之前我就问过他们,有没有蒸烤集成灶,那时候貌似还是主要以蒸箱款为主,蒸烤还不是主力。
但这次看各种产品时,发现德普和德普工厂代工的好多产品都是「蒸烤消+集成灶」,还不错。
最后一条,彩屏+APP+食谱,我之前评测蒸烤箱时提到过。
这次德普的高端蒸烤款,居然直接把彩屏蒸烤箱的那套东西直接挪过来了,不愧是模块化啊,想用就有。
还记得阻碍我成为一个蒸烤美食达人,最大的阻碍是啥吗?
不过德普的彩屏还是很给力的,操作非常简单,上手特别容易。
都有图,有字,就算是厨艺小白,也能大概齐操作差不多啊~
这款蒸烤箱我用了半年多了,系统一直在不断升级,越来越好用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单毅讲装修):燃气灶、油烟机、蒸烤箱,到底该咋选?模块式集成灶好用吗?蒸烤消是什么鬼?你要的厨电攻略!2019装修日记番外07
积分好难拿。